
招聘時間:校園招聘,每年3-5月,9-11月;社會招聘,時間不定
筆試形式:在線測試(機考)
測試題型:EPI能力測試題+專業知識測試題+英語能力測試題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日掛牌上市。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行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將服務作為立行之本,積極建設“客戶首選的銀行”,向全球627.1萬公司客戶和5.67億個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自覺將社會責任融入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活動,在發展普惠金融、支持精準扶貧、保護環境資源、支持公益事業等方面受到廣泛贊譽。始終聚焦主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與實體經濟共榮共存、共擔風雨、共同成長;始終堅持風險為本,牢牢守住底線,將控制和化解風險作為不二鐵律;始終堅持對商業銀行經營規律的把握與遵循,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創新求進,持續深化大零售、大資管、大投行以及國際化和綜合化戰略,積極擁抱互聯網;始終堅持專業專注,開拓專業化經營模式,鍛造“大行工匠”。國際化、綜合化經營格局不斷完善,境外網絡擴展至45個國家和地區,盈利貢獻進一步提升。2017年,多項核心指標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連續五年位居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財富》500強商業銀行子榜單榜首,蟬聯Brand Finance全球最有價值銀行品牌。
使命:
提供卓越金融服務
——服務客戶
——回報股東
——成就員工
——奉獻社會
愿景:
打造“價值卓越、堅守本源、客戶首選、創新領跑、安全穩健、以人為本”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
價值觀:
工于至誠,行以致遠
——誠信、人本、穩健、創新、卓越
中國工商銀行高度重視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執行,堅持以戰略指導業務發展。經營轉型是本行發展戰略的核心。股改以來,圍繞這一戰略主線,本行已編制并實施了四個三年規劃,取得了突出成就,印證了轉型戰略順應經濟金融發展趨勢和客戶需求、符合本行經營發展實際,是正確和有效的。2017年是本行第四個三年發展戰略規劃(2015-2017年)的收官之年和第五個三年規劃(2018-2020年)的編制之年,本行將繼續貫徹轉型思想,著力推進經營模式的深度變革,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各項事業穩健可持續發展。
一、中國工商銀行戰略轉型的主要成就
股改上市后,本行積極把握國內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歷史機遇,努力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堅定不移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初步走出了一條資產與資本相平衡、質量與效益相兼顧、成本與效率相統籌的集約化、可持續發展之路;較好地推進了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基本構筑起可持續的經營架構;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和流程改革,為轉型發展構建起良好的管理架構與基礎;國際化、綜合化實現了新突破,跨境跨市場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競爭力明顯提升,不僅在國內同業中保持了綜合競爭優勢地位,而且主要競爭指標躋身國際先進銀行之列,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強。
二、中國工商銀行新三年規劃的戰略框架
今后一段時期,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本行將按照新時期戰略導向,以實體經濟為依托,以穩質量、調結構、求創新、促改革為著力點,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確保本行繼續實現提質增效發展。一是實施信貸管理基礎再造、不良貸款綜合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提升等三大工程,把好轉型質量關;二是實施資產、負債、收益和渠道四大結構調整,構建與新市場、新業態相匹配的新型經營架構;三是實施信息化銀行、零售金融、對公金融、大資管與綜合化、國際化等五大領域的創新轉型,構筑起在新常態和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穩定盈利增長和擴大核心競爭優勢的戰略基礎;四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夯實轉型發展的管理基礎。
本行相信,新三年規劃將對本行未來的經營發展起到重要的戰略指導和推動作用,本行將抓好落地實施,推動全行轉型發展再上臺階。
經營概況
2017年末,總資產260,870.4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497.78億元,增長8.1%;總負債239,459.8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898.85億元,增長8.1%;全年實現凈利潤2,874.51億元,增長3.0%,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為1.1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為14.3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7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27%,資本充足率為15.14%。營業收入6,756.54億元,增長5.3%,其中利息凈收入5,220.78億元,增長10.6%;非利息收入1,535.76億元;營業費用1,861.94億元,下降3.6%,成本收入比26.45%。
公司金融業務
2017年末,公司客戶627.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8.7萬戶。連續第八年獲評《環球金融》“中國最佳公司銀行”,首次獲評《環球金融》“中國最佳可再生能源銀行”。
1.公司存貸款業務。2017年末,公司類貸款余額89,368.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961.80億元,增長9.8%;公司存款余額105,576.89億元,增加11,091.69億元,增長11.7%。
2.中小企業業務。推廣小微金融業務中心專營模式,成立小微金融業務中心234家,采用批量化、標準化、一站式服務方式,依托互聯網加強產品創新,豐富基于場景的風控和授信模式,實現信貸審批的線上化、智能化,研發推出網上質押貸款、網上小額貸款產品。獲評《中國經營報》“2017卓越競爭力中小企業服務銀行”。
3.機構金融業務。在26個地區實現省級賬戶開立,地區覆蓋率達68%,收入支出戶、財政專戶和職業年金歸集賬戶新開戶居同業首位,代理財政收支業務量同業第一,跨省異地繳罰業務覆蓋面最廣、業務量最大,地方債投資金額排名市場第一,金融債承銷業務量繼續保持銀行類機構市場第一地位。
4.結算與現金管理業務。借助工商企業通、小微企業平臺、工銀e繳費以及大額資金監控等平臺擴大客戶規模,創新全球現金管理服務,積極為客戶提供涵蓋賬戶信息、收付款、流動性管理、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六大產品線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2017年末,對公結算賬戶數量748.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7.6%,實現結算業務量2,5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5%,業務規模保持市場領先?,F金管理客戶138.1萬戶;全球現金管理客戶6,388戶,增長10.8%。
5.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業務。加快線上化轉型創新,推進國際業務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加快國際業務電子化系統建設,推進企業網銀跨境匯款項目開發投產;為重點客戶投產銀企直聯異地交單、SWIFT直聯等功能,提升集約化業務處理效率和個性化客戶服務能力。2017年,境內國際貿易融資累計發放667.30億美元。國際結算量2.8萬億美元,其中境外機構辦理1.1萬億美元。
6.投資銀行業務。拓展并購顧問業務,創新債務融資顧問業務模式,開展股權融資顧問業務,積極發展債券承銷業務。全年主承銷各類境內外債券1,497支,主承銷規模12,937.78億元。境內主承銷規模繼續保持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13.26%。
個人金融業務
2017 年末,個人金融資產總額13.0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817 億元。個人客戶5.67 億戶,增加3,758 萬戶,其中個人貸款客戶1,226 萬戶,增加93萬戶。個人貸款49,454.58 億元,增加7,492.89 億元,增長17.9%。個人存款83,801.06 億元,增加2,398.25 億元,增長2.9%。
1.持續深化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不斷完善和全面推廣客戶畫像功能,形成線上線下多觸點的一體化精準營銷體系。
2.優化推廣“工銀云管家”服務,通過融e聯、電話、短信等遠程服務方式,為客戶提供包括信息資訊、產品推介、問題咨詢等專業的金融服務。
3.不斷創新深化“工銀薪管家”代發工資產品內涵,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創新推出“天天惠”“薪金溢3號”等個人存款產品。
4.加強代理基金產品和業務創新,聯合中證指數公司發布市場首個銀行定制基金指數,代理基金業務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5.私人銀行業務。加快私人銀行自主理財產品創新,發行福袋系列、穩贏系列等產品組合。境外機構私人銀行業務持續發展,為客戶提供覆蓋境外21 個國家和地區的綠色開戶、資產配置、融資便利以及增值服務。工銀亞洲、工銀澳門私人銀行客戶相繼突破千戶。2017 年末,私人銀行客戶7.55 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431 戶,增長7.7%。管理資產1.34 萬億元,增加1,266 億元,增長10.7%。
6.銀行卡業務。認真落實賬戶分類要求,加快移動支付產品轉型,豐富卡片權益,進一步提升支付安全性。推出純信用、全線上的互聯網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產品“融e借”,2017年累計發放貸款983.15億元?!叭趀借”產品獲《銀行家》“十佳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獎”。2017年末,銀行卡發卡量9.08億張,比上年末增加8,096萬張,其中借記卡發卡量7.65億張,信用卡發卡量1.43億張。信用卡透支余額5,347.7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27.37億元,增長18.3%;2017年,銀行卡實現消費額6.7萬億元,其中借記卡消費額4.3萬億元,信用卡消費額2.4萬億元。
金融資產服務業務
積極把握客戶財富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契機,依托集團資產管理、托管、養老金等業務優勢,以及基金、保險、租賃、投行等綜合化子公司功能,構建全價值鏈的大資管業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多元化、一體化的專業服務。
1.理財業務。不斷豐富個人理財產品線,豐富客戶對投資周期的差異化選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風險發展法人理財業務,提升客戶理財服務體驗和交易效率;積極利用新技術手段提升業務風險防控能力,推出產品真實性在線驗證服務,保障客戶資金安全。2017年末,理財產品余額30,120.8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規模保持同業第一。
2.資產托管業務。在證券投資基金、保險、銀行理財、企業年金、基金專戶、全球資產托管等主要托管產品領域均保持市場領先。成功托管市場首只公募FOF基金,獲得國內首單職業年金基金歸集賬戶托管資格,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QFII、景順INVESCO和富達公司境內WFOE私募基金托管委任。2017年末,托管資產總凈值15.5萬億元。
3.養老金業務。2017年末,受托管理養老金基金1,079億元,管理養老金個人賬戶1,730萬戶,托管養老金基金5,016億元。受托管理企業年金規模、管理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量和托管企業年金規模穩居銀行同業首位。
4.貴金屬業務。加快實物產品創新,推出新型工藝及輕奢題材的實物產品,加快配套物流體系建設,滿足客戶對實物產品題材多樣化、配送及時化、服務便捷化的消費需求。推動線上線下實物銷售融合發展,融e購平臺“工銀金行家旗艦店”實物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超100%。穩健開展黃金融貨業務,滿足貴金屬產業鏈客戶需求。加快貴金屬業務國際化發展,開展倫敦洲際交易所(ICE)國際黃金定盤商業務,參與洲際交易所(ICE)國際黃金定盤業務超過500場,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全年貴金屬業務交易額1.60萬億元。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清算額4,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
5.代客資金交易。全年代客結售匯業務量4,228億美元。外匯買賣業務穩步發展,“一帶一路”及新興市場貨幣業務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全年代客外匯買賣業務量2,034億美元。在同業中率先推出賬戶基本金屬和賬戶農產品連續交易產品,全部賬戶商品均已實現連續交易,解決客戶對賬戶商品的長期投資需求,進一步鞏固賬戶交易產品的市場優勢。全年賬戶類交易量4,110億元。積極為客戶提供基于外匯匯率與利率風險管理的金融服務,全年代客外幣衍生品業務交易量3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7.9%。憑借在人民幣國際化和推動中國衍生品市場建設中發揮的突出作用榮獲《亞洲風險》2017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大力拓展代理交易境外機構客戶,與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127個機構客戶建立代理交易合作關系;穩步推進柜臺債券業務創新,面向柜臺市場投資者完成首期易地扶貧搬遷專項債券、國內首單“長江水流域治理”綠色債券分銷工作,助力國家扶貧戰略及綠色發展戰略。
6.資產證券化業務。2017年,在銀行間市場共發行7期證券化產品,累計發行規模465.65億元,其中:通過發行2期信用卡不良項目和2期個人貸款不良項目,積極支持不良貸款處置工作,實現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發行3期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項目,有效支持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需求。
7.代理銷售業務。2017年,代理基金銷售9,232億元,代理國債銷售653億元,代理個人保險銷售1,364億元。
資金業務
2017年,結合金融市場走勢與流動性管理需要,適時調整投資與交易策略,合理安排投資品種和結構,多措并舉提升資金業務盈利水平。
1.貨幣市場交易。人民幣貨幣市場方面,合理安排銀行類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融出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力發展債券借貸業務,盤活存量債券,實現規模與收益同步提升;
外匯貨幣市場方面,提高收益相對較高的境內銀行拆放交易占比,提升資金運作收益。全年境內分行累計融入融出人民幣資金26.23萬億元,其中融出18.58萬億元;外幣貨幣市場交易量7,802億美元。
2.投資業務。人民幣債券投資方面,統籌安排投資進度與節奏,優化投資品種結構;加大經濟資本占用較少的地方政府債及國債投資力度,積極支持實體經濟建設。外幣債券投資方面,加大外幣債券投資組合主動管理力度,提高波段操作頻率,增加價差收益;外幣債券做市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中資同業機構達44家,在外幣債券同業市場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3.融資業務。根據資金運作及流動性管理需要,合理安排包括銀行間市場同業融入、短期同業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主動負債規模和結構,增強多元化負債對資產業務發展的支撐能力。
互聯網金融
全面推進e-ICBC 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引領,升級完善以三大平臺為主體,覆蓋和貫通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支付、社交生活的互聯網金融整體架構。
1.融e行。推出指紋、刷臉登錄和支付功能,一鍵轉賬、網銀掃碼登錄、免登錄查詢等系列產品和服務。以專業安全為目標,全新推出手機銀行安全中心,上線安全檢測、賬戶安全鎖等功能。2017年末,融e行客戶數達到2.82億戶。
2.融e購。提升融e購移動端客戶體驗,上線資產交易平臺、大宗商品撮合平臺等系列特色平臺,打造特色商融場景。簽約上線943家優質綠色食品企業,基本覆蓋國內具備電商運營服務能力的綠色食品企業,成為國內綠色食品最齊全、最權威的電商平臺之一。2017年,融e購平臺全年累計實現交易額1.03萬億元。
3.融e聯。上線“我在工行”年度賬單大數據畫像產品,發揮大數據優勢為客戶提供信息增值服務。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上線投產群發助手、全渠道服務評價、私人銀行對賬單、賬戶貴金屬轉賬等重要功能,助力客戶經理服務能力提升。2017年末,融e聯注冊客戶數1.14億戶。
4.融資產品線。打造全產業鏈融資模式,將融資服務向產業終端延伸,貫通供應商、經銷商和終端個人客戶的融資需求。創新投產網上票據池質押融資產品,法人客戶網上質押融資押品種類進一步增加,優化網絡融資系統功能。2017年末,網絡融資余額超過8,400億元。
5.支付產品線。推出行業首款二維碼支付產品,并與北京、武漢地鐵集團達成移動支付合作,成為國內首家支持手機二維碼乘車的商業銀行?!肮ゃye繳費”繳費場景進一步豐富,已覆蓋水電、燃氣、供暖、社保等多個便民服務場景。在業內率先推出7x24小時交易的法人理財產品“法人e靈通”,企業客戶可通過互聯網平臺靈活快捷的開展理財投資。
6.投資理財產品線。在財富管理領域創新推出智能投顧產品AI投,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和量化投資模型,面向客戶綜合提供基金投資組合推薦、動態調倉等服務。網銀渠道持續優化,新增結售匯業務報價、利率掉期交易等功能,對公代客商品交易品種進一步增加。全面建成國內領先的多渠道、全產品線、多模式、全流程管理的對公代客交易系統。
渠道建設與服務提升
1.持續推進網點區域布局優化。繼續以“調結構、優業態、提效能”為主線,突出重點分行、重點城市、重點網點。持續提升網點資源與客戶需求、金融資源的匹配度,增強對重點區域及主要客群的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構建網點群落化管理體系,在做小、做精、做活輕型網點的同時做大、做優、做強核心網點,實現網點業態功能協同互補。2017 年末,營業網點16,092 家,自助銀行27,196 個,自動柜員機95,043臺,自動柜員機交易額118,611億元。
2.全面推廣網點智能服務模式。穩步實施網點智能化改造,持續完善智能服務流程和功能,推動網點營銷服務轉型。新增菜單模糊查詢、對公開戶、人臉識別輔助開卡、安全介質管理等智能服務功能。研發、投產存折自動柜員機、便攜式智能柜員機、升級版產品領取機等新型設備,有效提升智能服務客戶體驗。
3.深入推進網點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持續豐富和完善渠道二維碼、網點WiFi、網點小程序等各類新型渠道入口與工具,針對新產品開展聯合推廣活動,構建員工、網點、自助機具和手機APP 等多界面推廣、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立體營銷新模式。
4.服務提升。始終圍繞“建設客戶滿意銀行”這一總目標,通過完善機制、強化管理、優化體驗等具體舉措,促進客戶滿意度提升和體驗優化,服務效率穩步提升,服務面貌持續改善,客戶口碑不斷向好。
國際化、綜合化經營
穩步推進全球網絡布局與渠道建設,深化境外機構網絡延伸。布拉格分行、蒙古代表處正式開業,瑞士蘇黎世分行獲頒牌照,全球服務網絡日趨完善。工銀莫斯科圣彼得堡分行、工銀美國休斯敦機構先后開業,境外本地服務網絡進一步增強。在香港完成工銀資管(全球)揭牌,打造了集團全球資產管理統一運營平臺。截至2017年末,在4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19家機構,通過參股標準銀行集團間接覆蓋非洲20個國家,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45家境外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服務網絡覆蓋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9家分支機構。累計支持“一帶一路”項目358個,合計承貸金額945億美元。2017年新承貸項目123個,承貸金額339億美元。境外機構(含境外分行、境外子公司及對標準銀行投資)總資產3,585.97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21.47億美元,增長17.0%,占集團總資產的9.0%,提高0.2個百分點。報告期稅前利潤39.1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71億美元,增長20.7%,占集團稅前利潤的7.0%,提高0.8個百分點。各項貸款2,163.60億美元,增加404.89億美元,增長23.0%;客戶存款1,204.24億美元,增加232.01億美元,增長23.9%。
綜合化子公司對集團盈利貢獻和戰略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工銀瑞信加強集團戰略協同,不斷夯實投研核心競爭力,持續豐富完善產品線和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資產管理規模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工銀租賃全力推進轉型發展,有效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各項業務穩健增長,資產質量保持穩定,經營態勢持續向好。工銀安盛積極推動健康保障類業務發展,實現保費收入平穩增長,業務結構持續改善。工銀國際四大業務板塊投資銀行、銷售交易、投資管理和資產管理積極對接集團業務發展戰略,經營業績高速增長,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升。成立國內首批商業銀行債轉股實施機構工銀投資,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有序有效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實施。
信息化銀行建設
優化全集團安全生產運營管理。在業務量攀升的情況下,全行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形勢達到歷年最好水平,首次實現數據中心同城常態化跨年運行。推進業務系統監控和智能運維平臺部署,推廣系統環境自動化部署等變更自動化運維工具,部署數據庫切換等應急自動化切換工具。開展生產運維數據分析、挖掘和實現運維服務價值,推動業務和科技管理進步。貫徹落實《國家網絡安全法》,建立全行網絡與信息安全通報機制,持續建設信息安全監控和處置平臺(SOC),建立全行攻防演練體系,全面提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
加快新技術研究應用與IT架構轉型。組建七大創新實驗室,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各前沿領域,積極探索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場景,打造貴州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資金的透明管理,上線智能投顧“AI投”,構建“工銀物聯網服務平臺”。持續推動IT架構轉型,率先在行業內建設應用平臺云,通過與基礎設施云和軟件定義網絡相結合,實現對基礎計算資源和應用資源的動態管理。實施主機應用架構優化提升,加大分布式應用,構建大數據云,深入開展IT藍圖規劃設計,為全行新一代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工程奠定基礎。
推進全客戶、全渠道、全產品的業務創新服務。推動互聯網金融戰略從e-ICBC 2.0向e-ICBC 3.0智慧銀行升級,成功推廣新一代企業網銀,統一“工銀e支付”品牌,發布“工銀融e借”產品。加快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建設,推出新版工銀e生活,完成統一APP云閃付建設,創新“工銀小白”數字銀行。推進國際化和綜合化相關系統建設,新境外反洗錢系統(BRAINS)在23家境外機構投產應用;工銀莫斯科成為本行首家基于境外平臺核心系統設立的人民幣清算行;工銀租賃推出新一代租賃業務核心系統。
2017年,連續四年在中國銀監會信息科技監管評級中處于全行業第一位。4項研究成果獲得2017年度中國銀監會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課題獎,8項科技成果獲得人民銀行銀行科技發展獎。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50項,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06項。
風險管理
2017年,持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風險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提高風險預判和動態調控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推進落實最新監管要求,完善全面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加強風險管理三道防線機制建設,強化風險偏好及風險限額管理,開展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研究和監控;做好集團并表風險管理,提升非銀行子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推進二級子公司統一管理;持續推進信用風險計量體系建設,提高評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進一步拓展內部評級結果應用范圍;提升集團市場風險管理水平,重點加強境外機構市場風險管理,全面落實產品控制工作要求,深化理財業務風險管理,強化理財業務投資管理和市場風險限額管理;持續深化國別風險管理,加強國別風險監測分析和限額管理,提高主權風險管控能力,有力支持國際化戰略。
社會責任
以“提供卓越金融服務——服務客戶、回報股東、成就員工、奉獻社會”為社會責任工作目標,始終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訴求,服務于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可持續發展大局,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榮獲“企業社會責任最佳卓越獎”“年度最具社會責任金融機構”“年度卓越社會貢獻銀行”等多項大獎。
0.00%
好評率 |
您可對已購課程進行評價
|
-
全部評價(0)
好評(0)
中評(0)
差評(0)